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中学生心理认识过程

来源:时间:2016-06-01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初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的认识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然而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初来源。我们正是依靠感觉把客观事物精确地分解为个别属性,并对其细微差别做出精细的鉴别。

(二)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例如,听一首歌曲,我们除了反映它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这些个别属性外,还反映这些属性之间在时间延续、空间定位和运动节奏变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关系,从而组合成为曲调和旋律稳定、完整的一首歌曲,这就是知觉。所以,知觉和感觉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性质。我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越丰富,获得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过感觉可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通过它可了解事物的意义,因而其反映的具体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它的 产生 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面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从生理基础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在多种分析器的参与下,通过反映事物多种属性并整合后才形成知觉。

感觉和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

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而且,它们产生的主要映像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第三,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只在新生儿中才有,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由于感觉和知觉的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二者统称为感知。

二、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一般认为,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有特性。当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往往伴有情感、情绪的体验,还有意志活动的参与。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能动性的表现,它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例如,学生集中注意解答数学题时,他的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活动集中于解决数学问题而离开其他问题,使思考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人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且试图认识这些事物。

有的研究将无意注意称为消极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个人的努力和积极性;有的研究则将之称为情绪注意,突出了无意注意同情绪、兴趣、需要之间的联系 。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

2.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在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作有意注意,或称作积极注意、意志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知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和方法有:

(1)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意志的努力;

(4)智力活动与实际动作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笔记有利于学生保持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度;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用笔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公路等,效果比教师自始至终单纯地讲要好很多。所以,应当将注意的对象作为实际活动的对象。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心理活动对于个人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也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要条件。例如,一个人在开始从事某项生疏的、不感兴趣的工作时,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项工作上,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这项工作渐渐熟悉,并产生了兴趣,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保持注意,这时,有意注意就发展成了有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扩大注意的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越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离就越大。

(2)活动的任务

活动的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3)个体的知识经验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专业素养深厚的人在阅读专业资料时可以做到“一目十行”,非专业人士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不见得能正确理解。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的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无关刺激的干扰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妨碍有意注意的活动;单调刺激的作用是指有意注意的活动如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会引起主体的疲劳和精神松懈,也会产生分心。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但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主体的精神状态

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点之外,个体的主观状态也影响注意的稳定性。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我们可以做到边听报告边记笔记,显然是由于写字已经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驾驶技术高超的司机可以边驾车边为乘客报站名,也是这个道理。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须有内在联系

有联系的活动才便于注意分配。这是因为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经过训练就可以掌握这种反应模式,同时兼顾几种活动。例如,歌唱演员有时自弹自唱同一首歌,甚至能够边唱歌边剪纸,也是借助了活动间的内在联系或人为建立起活动间的联系,以达到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讨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良好的注意转移表现在两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时间短,活动过程的效率高。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如果新的活动对象引起个体的兴趣,或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要,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容易实现。(3)明确的信号提示

在需要注意转移的时候,明确的信号提示可以帮助个体的大脑处于兴奋和唤醒状态,灵活迅速地转换注意对象。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有些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各种新刺激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对注意转移的要求尤其高。例如,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之多。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