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新时代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0-10-23责任编辑:zhaojingji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向往教师这个工作,但是我们都知道想要考取教师首先要拿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那么大家都需要关注哪些内容呢?首先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学生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块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重点备考与记忆的一节。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

“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二、深度解读

1.考试题型:这部分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单选题相对比较简单,重点是案例分析题,一般的问题形式为“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某教师的行为”。

2.备考口诀:两独一发

口诀对应内容如下:

两独——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发——学生是发展的人;

3.材料题备考战略: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老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

正确:该老师的做法是科学合理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错误: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需要我们以此为戒。

第二步(分):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列点,3-4条)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成长。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步(总):总结

正确: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错误: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我们要警戒。

三、试题演练

1.【单选题】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1.【答案】B。解析: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题干中的描述及时陈涛经常冲动,但是老师仍然没有放弃他。故选择B。

2.【单选题】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2.【答案】A。解析: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题干中教师记录同学作业中有趣特殊的现象,在讲自己的判断作为反馈设计的依据,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所以从学生观的角度看题干中的表述符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故选择A。

3.【材料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3.【参考答案】在这段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学习的。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该老师在学生刚开始无法说出对丝竹图的体会时,并没有因此失望,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角度谈论竹子,学生终完成了热烈的讨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是完整的人,他们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在该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对待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说明学生都是独特的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想法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材料中,老师设置多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尊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向该老师学习,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上就是关于本篇知识点的相关解读,希望老师的总结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早日成师。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