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答辩方略

来源:招教网时间:2019-01-21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第三节答辩方略

教师资格证面试与教学能力测试,对于准教师考生而言,是一次全面展示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职业素养、专业知识、风度才华的机会。那些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考生,一般都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对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改革、教育法规等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面试中泰然处之,答辩规范条理,这就需要考生准确地把握答辩的一些原则与方略。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教育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我们要用辩证法和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阐释解决教育问题,去探究人类社会的教育规律。

例如: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孔子看来,“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对两个性格不一样、特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进行因材施教。

辩证唯物主义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孔子根据两位弟子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也就提示我们,在面对任何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时都要辩证地思考,依据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此,因材施教要注重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性格等特点,即通过“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等方法,较为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注意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个性差异。正如朱熹在《论语注》中所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二、新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要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和个性的发展。在这种原则的引导下,我国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教学的主体,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去学习前人的生活经验及真理,一起去探究未知世界的奥秘。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学习的主体,都能够建构学习的过程,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因此,考生在答辩时须遵循新教育理念的原则,去分析、论述所遇到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

三、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把自己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使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具体的实践中得以提升。

例如:英国优秀教师菲尔想尽一切办法让一帮调皮捣蛋、成绩落后的13岁儿童好好上课,并尝试去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根据“大多数人的肢体运动智力和音乐智力发达”的理论,她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空手道来教他们学标点,用吉他的歌词来教他们什么是形容词,这样的教学方法实在让学生着迷,也确实很有效果。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由多种同样重要的能力构成,而不是由一两种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的、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其优秀与否。

英国优秀教师菲尔就是运用这种理论作为教育基础,依据自己学生的个性特征、智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教育教学方案,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予以实施,从而使这些儿童能够好好学习,在智力、性格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机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教学机智体现在考生要能够随机应变地掌握局势。课堂教学是动态的、随机生成的,同样,答辩试题也具有课堂教学的这些特点。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随着课堂教学动态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答题思路。当考生进入面试考场之后,有时候会遇到考官都不提问的局面,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你,使你不知所措。其实,考生遇到的正好是考场休息时间。这时考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变被动为主动,将话题引到教育理论或自己的专业知识上,来凸显考生自己优秀的个性品质。当然,上面的情况是不常见的,但要有所准备。

五、自圆其说

面试答辩的要吻合我国新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阐释、论述问题时既要原则正确,又要能够自圆其说。考生如果在答辩中强调自己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却又表示不愿意到偏僻边远的贫困地区去工作,这样的回答,恐怕考生自己也知道是不能过关的。

如果在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中,考官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这次招录教师考试,你被录用了,但我们区教育行政机关这次招录的教师都要安排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你会怎么对待这种安排?”此时,考生不能回答不服从这样的安排。考生心里要清楚,这是有意考查自己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认识。不能前边谈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班级管理、德育教育,这时却不愿意服从组织安排。如果这样,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合格的。

你作为一名教师刚刚完成了《母亲的恩情》一课的教学任务,引领学生学习了孟郊《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谈谈你有何感想。

【专家点评】

这道题目的命制水平相当高。很多考生拿到这道试题后,认为很简单,不就是谈谈感想吗?于是,便会回答:我教完这节课后有很多感想,主要的感想是“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情感”,我会告诉我的学生:“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母亲,感谢母亲的恩情。”

其实,这种回答是错误的,面试也很难过关。

我国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育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这道试题真正的测验意图在于教学过程,而上述回答只是教学结果,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原则的。“发现法”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主张:“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更尖刻:“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道题应该这么回答:我完成了《母亲的恩情》一课的教学任务之后,确实有很多感想。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芭比娃娃。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为芭比娃娃穿衣、洗脸、梳头、喂饭,根据课堂的动态情况,设计问题,让他们亲身体验母亲的恩情是什么。学生上完课以后也很兴奋,也有很多感受,但是我依然感觉这节课的设计还是有些不足。如果让我再进行一次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就会让学生们带来针和线,让他们亲自穿针引线为芭比娃娃缝补衣服,真正地体验母亲的辛苦和恩情。这次之所以没有让学生们准备针线,是担心学生年龄太小,怕被针扎破手指。但是,天底下有哪位母亲在给孩子缝补衣服时没有被针扎破过?假如让学生给芭比娃娃缝补衣服,如果他们的手指被扎破了,流出了血,他们也许会感到疼痛,他们也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在哪里呢?就在这小小的针里,就在这细细的线里。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