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12月12日)

时间:2021-12-12责任编辑:shizhenzhe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1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下列教育家中,与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加里培林

C.马斯洛

D.裴斯泰洛齐

2.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3.学生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这表明学生思维具有(  )

A.抽象性

B.直接性

C.逻辑性

D.概括性

4.以下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的是(  )

A.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B.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C.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十分重要

D.学习的成就影响后继学习

5.小芳想学习用外语写诗,老师建议她先学习一些这门外语的语法和词汇,还有一些诗的格式。该老师建议的内容属于(  )

A.程序性知识

B.心智技能

C.语言技能

D.陈述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题

《毫米的认识》

(1)请简述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这节课,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A【解析】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服务教育,培养人才体现出来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在于如何看护儿童。”表明他将为教育对象服务作为衡量教师价值的标准和尺度。通过教育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二者观点的相似之处。

2.C【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试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张老师展示大量图片是演示法的运用。

3.D【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根据思维的概念可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特点。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题干所述表明学生思维具有概括性。

4.C【解析】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故C项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了强化的作用。桑代克提出了学习遵循的三条重要原则,其中效果律指出学习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后继的学习。故A、B、D三项均属于行为主义的观点。

5.D【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本题中的语法、格式、词汇属于规则和事实,故属于陈述性知识。

二、教学设计题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3)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4)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5)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7)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1)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2)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延伸: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五)板书设计

测量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