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22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选题
1.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2.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3.李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李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4.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期
D.精神自我时期
5.李建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但在一次重要的钢琴比赛中,他没有进入决赛。李建感觉前途渺茫,想放弃自己的理想。心理老师引导他消除了这个错误观念,让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
A.精神分析法
B.来访者中心疗法
C.认知疗法
D.系统脱敏法
二、材料分析题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的响声。虽然有老师警告说查出来要处分,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去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在讽刺他,不敢回答。老师接着说:“学生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有天分。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打鼓进步很快,上课也不再敲桌沿了。
阅读上述材料,详细分析材料中的音乐老师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道德领域与法治领域的融合,属于综合课程。
2.B【解析】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题干中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路口观察是现场教学的体现。
3.B【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李老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B【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因此,小学高年级处于社会自我的发展时期。
5.C【解析】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题干中心理老师引导李建消除错误观念,形成正确认识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认知疗法。
二、材料分析题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音乐老师针对学生用食指敲桌沿这一行为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批评警告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他加入乐队学习打鼓。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的音乐老师能够从学生用食指敲桌沿这一行为中看到学生有打鼓的潜质,说明该音乐老师能够做到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学生,能够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的音乐老师提出让学生到乐队当鼓手,同时要求该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这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其自觉性,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