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岗教师 2023
一、单选题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康德
2.《学记》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3.小明放学走过一个小巷子时,不慎被狗咬伤。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走那个小巷子了。上述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非条件反射
D.回避条件作用
4.一个儿童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认为万物有情,主观地把自己的想象附加于客观事物,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二、判断题
1.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个别差异,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样水平。( )
2.班主任组织班会时,要做好“演员”。( )
3.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和结构,其知觉类型是空间知觉。( )
4.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射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
5.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赫尔巴特的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杜威的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康德的代表作为《康德论教育》。
2.A【解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即长善救失原则。
3.D【解析】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题干中小明为避免再被狗咬伤,自发地做出回避这个小巷的反应,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4.B【解析】题干所述儿童具有泛灵论的特征,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泛灵论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
5.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二、判断题
1.×【解析】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2.×【解析】组织班会时,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3.√【解析】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4.×【解析】观察学习认为学习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本人的行为不一定受到强化,但观察到他人学习的结果也是一种强化过程。因此观察学习与条件反射存在联系。
5.×【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三类: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主体是学生与教师。
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